“不如读书”专栏开通三天,目前有 100 位订阅者,这远超我的预期。
长文阅读毕竟是小众爱好,一百位读者堪称奢侈开局,感谢订阅。
这是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想跟大家讨论“邮箱的复兴”。
古老的基础设施
电子邮件是互联网最古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在万维网之前就已出现。
在中国也是如此。
1987年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经意大利ITAPAC和德国 DATEX-P中转,收件方是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KIT)。KIT 官网有专文介绍这一历史事件。
德国教授 Werner Zorn 在邮件正文用德文和英文写下同一句话:
Ueber die grosse Mauer erreichen wir alle Ecken der Welt.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这便是电子邮件和互联网的精神。
自由地传递信息,越过阻碍,触达世界每个角落。
中西差异
然而电子邮件的使用习惯,在中西之间有巨大差异。
可分为两个阶段来看: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阶段,电子邮件在欧美人的生活中扮演核心角色。工作最主要的沟通工具是邮件而非 IM。生活场景中也高频收发电子邮件。一个西方小孩上网确定自己网络身份的第一事情是注册一个电子邮箱。
而在中国是注册一个QQ。QQ占领了私人生活场景,MSN在职场环境里大幅替代了邮件,邮件一般只起补充作用。当然外企和少部分民企有例外情况。
移动互联网狂潮过后,西方职场也有了更多即时沟通,Slack等企业效率工具的崛起由此而来,但邮件仍盘踞核心部分。私人生活里邮件大幅退却,让位于Facebook、Instagram 和 Twitter。沟通更多转移到 Messenger、Whatsapp 和 iMessage.
“超级应用”微信则为中国人建立了微信宇宙,引来太平洋对岸的 Elon Musk 艳羡不已。
普遍的实名制要求让电话号码成了一家独大的注册身份认证工具,连“登陆/注册”这一道最后的防线,邮件也成为非必需品。
简中人聊工作用微信、钉钉和飞书。私人邮箱里充斥着垃圾广告和信用卡账单。打开邮箱的习惯荡然无存,写邮件更像是互联网禅修。
困在城墙圈起的四角天空,不再梦想自由触达世界的每个角落。
邮箱复兴:作为一个阅读器
2013 年 Google 做了一个商业决定:关闭仅受少量用户欢迎的 RSS 阅读器 Google Reader.
喜欢 Google Reader 的用户普遍是文字写作者,爱好长文字这种最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
他们发起了抵抗,寻找其他 RSS 阅读器作为替代,然而无法阻挡 RSS 和传统博客衰退的时代巨浪。
有趣的事,Google Reader 死掉后的十年里,取代它的并非另一个 RSS 工具,而是电子邮箱——这个互联网最古老的基础设施。
我们正在经历一次长文写作者和长文阅读者联手开启的复兴:Newsletter 和邮箱。
如果你喜欢浏览外媒,你会发现越来越多媒体提供多类型的 Newsletters,在显要位置提醒你来 subscribe. 你只要输入邮箱地址即可订阅,以后通过邮件收到该媒体的更新。
给写作者提供工具的 Substack 和 Medium等平台也渐渐积累起作者群落。邮箱这个古老的工具,实现了创作者和阅读者之间的直达:
我有一百个读者,我的这篇文章可以到达 100 个邮箱。Substack 甚至允许我查看和导出邮箱列表。
这一次无须无需担心 Google Reader 这样的中心节点倒掉造成生态灾难。
而困难回到了阅读者一方,作为读者我们需要突破自我障碍,把邮箱作为核心阅读器,养成读邮件的新习惯。
静心与精心
过去两年个人做了一些尝试,逐渐丰富了 newsletter 订阅库,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打开邮件阅读。
我逐渐爱上了这种阅读方式,就像10年前喜爱 Google Reader 一样。
打开邮箱,只有那么几封未读 newsletters 等待开启。没有刷不完的算法推荐,看不完的视频,或满屏幕的新闻标题滚动。
前所未有的静心。
打开之后,是你所信任的编辑们精心编写的摘要文稿,是你所喜欢的作者在跟你长谈。
在个人邮箱里阅读,体验完全不同于 站在 Twitter 这种喧嚣的世界广场上或者媒体网站这种大告示牌前。
读邮件如此私密,近乎灵魂间的对话。
它还治好我的新闻 FOMO,顶级媒体编辑们提供的每周新闻概览,保证我不错过当周最重要的内容。日常必需刷信息流,必须不断打开新闻app的焦虑因此缓解了:
日常刷流媒体变成一种吃零食的乐趣,而读 newletter 才是正餐。
我的建议
回到这次的主题:请重估邮件的价值,试一试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
基于这个主题,我有以下建议:
使用好的邮箱。既然越墙而来,不如放下QQ 163。Why not Gmail?
谨慎订阅,尤其是日更 Newsletter,被塞爆的邮箱真是可怕。
周报 Newsletter 我很喜欢。一周一封,刚刚好。
集中时段阅读,很安心。
不读也可以。邮件里存档着,可作为私人资料库。
管理自己的源,不喜欢的及时退订。
以上就是本周的更新~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周末愉快。
如有 newsletters 推荐或其它反馈,敬请留言。
写几句心里话,我20多年网龄,以前从来不觉得言论自由有多么重要,虽然我以前偶尔也遇到被删除文章,被警告,但今年中旬开始,感觉一种无以言表的审查压力。
微信也好,微博也好,不管怎么问候他们的家人,背后都是万恶的审查机制为驱动,他们也只是替罪羊而已,但这种感觉非常不好。
既然翻墙出来了,就自由表达,一起加油!
上推几个月也觉得推特上有阅读习惯的人不算多。前几天无意中看到有人聊进化论什么的,我看了一下讨论内容就不想参与了。尝试发推分享几本自己在看的书籍,也反馈寥寥。今天还看到有人在争论大东亚共荣圈和一带一路的的差别,我两个都不了解,还是不掺和了。懂的不一定信,信的不一定懂,说好的无知之知呢?咱还是好好挑书看吧。